【ZTZ NPX-AL-27 黎明式 主战坦克】
ZTZ-AL27是由光谱电子工业于1989年接受中国委托设计,并于1993年完成定型的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主要用来替换那些无法与新式无人机有效对抗的旧世代战车。
ZTZ AL-AL27的机动性高,泛用性好,防御能力也较为优异,其最大公路行进速度可达到74千米/小时,越野最大行进速度也可保持在60千米/小时上下,战斗全重共55吨。
除此之外,AL27还采用了半无人炮塔设计,该坦克的额定成员仅为三人,但是在光谱电子工业所设计的智控系统的帮助下,AL-27的操控程序仍可以说得上是简单至极。
AL27配置了一门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大胆的125mm口径滑膛主炮,且由于光谱工业在当时还并没有拥有制造这样大口径火炮的研究经验,所以火炮的较早期版本都是由新德国方面所负责的。
[开发旅程]
1988年7月14日,光谱电子工业接受到了一份来自于中国军方的坦克开发合同,该合同要求光谱公司在短期内开发一种能够满足日益变化的现代战场的先进作战兵器,1992年1月份时,两辆被命名为NPX-Y27的坦克样车被制造完成。两辆样车一经出厂便被发往了0010机密试验场(思康基地)进行试验。
1992年6月中旬,中华人民解放军军事采购部正式认可了NPX-Y27的整体开发思路,并与之签订了共多达十二辆的样车设计合同,从而开始了对该坦克的正式设计旅程。
(93年开发战车那帮人还参与了赫赫有名的第二届世界军事博览会)
ZTZ NPX-AL27 黎明式战车的整体开发进度十分迅速,这与来自苏联方面所提供的“挺进者”系列主战坦克的设计资料不无关系。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联邦德国就因国内经济崩溃问题而被动并入民主德国。其中包括有豹二主战坦克在内的大量机密资料就尽数流入了新德国内务部与苏联克洛伯手中。
当时还在担任克格勃主席的谢洛夫同志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与建设在日本的柏林墙集团分部联系后,一项被标记为“龙神之剑-0A1”的新式主战坦克设计资料也进入了正式开发流程。而在90年苏联改变了在亚太的战略部署时,包括有开发完成的挺进者战车在内的大量资料也被纷纷支援给了中国。
[火力及观瞄系统]
ZTZ NPX-AL27的火炮配弹系统十分完善,其中不仅包括了尾翼脱壳稳定穿甲弹和高能电浆弹,甚至还可以发射经过了特制的金属破坏弹。
AL-27的单车配定弹容为42发,在配合有高精度火力规划软件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以集团的形式对任何敌人造成强有力的攻击,而高达550公里(未计算外组油箱)的最大航程也可以确保该坦克拥有足够宽广的战略纵深。
[车体防御及发动机]
黎明式的主要设计思想遵循中国当时的整体战略方案,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一款以防御为中心思想的主战坦克。AL-27黎明式采用首下迎弹设计,且搭配有大俯角的高威力火炮,可以完美的执行以防守为最优先的阵地型防御战。
AL-27的乘员安全也处于一个很高的优先级,由于大量的复杂操作流程都被数字计算机所把控,且全部的三名乘员还都集中在以车长为首的车体前端部分,所以设计人员们可以很轻易的为乘员舱与各部分加装足够结实的密闭隔板,即使是弹药库发生了殉爆,也可以保证车内乘员拥有3~5秒的反应与逃生时间。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略显薄弱,但是战车的引擎设计还是十分超前的,得益于对中国基本开放的新德国方面影响,发动机的研发进度异常顺利。
【主要设计参数】
·德国莱茵 125mm口径滑膛主炮(早期) — 光谱 G20 125mm口径滑膛主炮(后期)
·K-F20 诱爆式主动防御系统
·游骑兵 12.7mm自动武器站 / 裂空座 12.7mm可折叠自动武器站
·TP-13 GPA17-11 柴油发动机(早期) — TP-14 GPA17-12M 柴油发动机(后期)
【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公路行进速度74千米/小时
最大越野行进速度60千米/小时
静止加速至40千米需5秒,刹车距离为3.5米
涉水深无准备1米,有准备2.26米,潜渡深4米
最大航程为550公里,燃料储备1200升
战斗全重为55.1吨,裸车重量50吨
爬坡度60%,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1.15米,越壕宽3米
(火炮):
炮塔驱动方式:电液
炮塔旋转范围:360°
火炮仰俯角:-10°~+20°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9.5°/s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50°/s
【生产批次与不同版本】
中国陆军粗算共拥有超过1450辆以上的黎明式主战坦克,其生产计划共分为六个批次。
·第一批生产版本只拥有280辆,于1995年开始生产,主要用于配备陆军精锐师,其战场火力规划系统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第二批为210辆,于1996年开始生产,单车只配备了初级的战场火力规划系统(此时还尚未诞生光谱系统。)
与早期版本的最大变化是经过了修改的前端炮塔装甲和楔形罩,车尾复合动力舱得到了明显的增高,这是为了容纳最新型的1500马力柴油发动机的缘故。
(加厚了两侧靠前的复合装甲板,并且额外新设计了两个可随时取下的炮塔前端楔形装甲,主要是为了对新型抗无人机逐渐增多的反坦克武器的缘故。)
(G20式主炮已经开发完成,但只在第二批的后半部分才得以实装。具体数字应该是在第151辆时开始。)
·第三批为220辆,于1997年开始生产,主要改进了原本过于沉重的旧式复合装甲,优化了通讯设备的稳定性,并且增设了性能优异的新型灭火抑爆系统。
新式的智能数据处理系统极大的优化了战场信息与火控系统负担,使炮手的瞄准工序如同游戏一般简单,光谱系统的正式上线也意味着真正的数字智能化战争时代正式来临。
·第四批为250辆,于1998年开始生产,除A1套件的诞生外无重要改进。
·第五批为280辆,于2000年开始生产,无特别改进。
·第六批共生产了210辆,于2001年开始生产,安装了最新的电热化学主炮且改进了自动装弹系统,使其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同时,此版本还将主炮升级为G-20G型号。
2018-07-28 11:40:2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