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斯托爾帝國陸軍
Pz.Kpfw.I.Ausf.A 一式輕戰車一型
重量 9.5公噸
長度 4.88公尺
寬度 2.14公尺
高度 2.40公尺
操作人數 4名
裝甲 車身25/15/15mm
砲塔25/15/15mm
主武器 3.7cm L/48火炮*1
使用彈種 被帽穿甲彈(APC)、硬芯穿甲彈(APCR)
穿甲力(APC)
500公尺:0°——45mm,30°——36mm,60°——18mm
1000公尺:0°——32mm,30°——26mm,60°——13mm
2000公尺:0°——14mm,30°——14mm,60°——07mm
(APCR)
500公尺:0°——47mm,30°——35mm,60°——11mm
1000公尺:0°——26mm,30°——20mm,60°——06mm
2000公尺:0°——08mm,30°——06mm,60°——02mm
副武器 7.92mm機槍*2(炮塔同軸機槍*1+車體機槍*1)
發動機 126hp
最高速度 42km/h
簡短介紹:
第一次冬季戰爭中期開始,新式武器:戰車開始登上舞台,末期更出現了裝設有迴轉砲塔的型號,這些變革讓戰爭的最後2年才介入戰爭的克列斯托爾帝國,敏銳地察覺了戰爭似乎已經開始改變。在見證戰車之後,帝國就開始引進戰車做研究,也購買了一定的數量列裝並用於訓練部隊。但直到皇紀2625年,採購的數量才足以成軍。同年為了實現戰車國產化,開始加速研製裝甲武器的進度,並持續透過購買外國戰車來研究,終於在2628年完成第一輛原型車:一式輕戰車(Panzerkampfwagen I)。
一式輕戰車安裝了一門48倍徑37毫米火炮,取消了實驗型的偏左方單人炮塔,改採用了空間更大的雙人炮塔。由於仍未使用焊接技術,一式的主要構造及裝甲大量使用鉚釘接合;雖然這種加工技藝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但用鉚釘扣接也有不少缺點,除了裝甲厚度受到限制外,當車體或炮塔被炮彈擊中時,即使裝甲沒有被貫穿,但撞擊或爆炸產生的震波可能會將鉚釘弄斷,鉚釘的碎片會在車內飛濺,對車內的組員造成傷害。
由於是第一種國產戰車,除了製造步兵支援型號(二型)和繼續研究新炮塔(三型)外,帝國陸軍甚至預計不惜血本的,要應用兩種最新技術的鋼材:鉻鎳鉬合金鋼或鉻錳鉬合金鋼打造繼續生產的一式戰車,甚至在表面進行硬化處裡後再一步提升抗彈能力。但由於兩者的工廠產能和技術均不足、預計開銷過大,這個計畫只好不了了之,只能繼續使用技術已經成熟的矽錳鋼製造。
一式輕戰車在投產後便擔任了帝國陸軍的主力戰車,2634年趁著擴軍計畫實施,帝國開始在一式輕戰車的使用經驗上開發後繼的二式中戰車和三式中戰車,一式輕戰車的各型號遂成為援助和外銷主力,迅速進入各盟國軍隊之中。2635年卡累利亞公國內戰爆發,共和派向克列斯托爾帝國請求支援,帝國陸軍遂援助了大量一式輕戰車。在戰場上的表現雖然能和聖埃爾弗帝國的輕戰車不相上下,但完全無法貫穿其步兵戰車的厚重裝甲。
共和派勝利後,帝國陸軍依照作戰經驗將一式輕戰車全部除役並停產,除了少部分繼續外銷,剩餘的全部回收其底盤用做更多的衍伸型,這些衍伸型號直到第二次冬季戰爭初期都還在為帝國效力,直到二式中戰車和三式中戰車的衍伸型號將其全面取代為止。
2024-05-16 06:44:14 +0000